台灣人早已在日本市場上投放資金,其投資已經有一定規模了,他們大部分的投資者,平成以前建的舊樓都不考慮,挑的都是1000万左右的小套房。相反香港人總喜歡買舊的小樓盤,這些是香港社會上一種扭曲的畸型現象。
有人說,香港買日本樓的中介買的多是舊樓。這句話應反過來理解一下,在香港市場上,確實存在着一大批,只有二、三十萬港元為目標的投資者,他們十分渴望買樓收租,在港是苦無出路,唯有投放海外尋去路。
不得不提提,這些投資者要有心理準備,日本人口老化,空置率高是鐵一般改變不了的事實。相對偏遠的地區,投資風險大,空置率嚴重。要不然在偏遠地區的日本樓為甚麽會這麽便宜,凡事都有因果道理可追尋。
自古至今,同一件事上,用不同的處理方式,後果是有人成功有人失敗。
日本媒體主打積極報道,不少公司職員甚至家庭主婦,他們積極投資於住宅作為出租事業。甚至在典型的 “貧困地區” 北海道,空置率出名高的地方,也出現了年租金收入超過6億日元的個人投資者,這正印證了我的說法 : 同一件事上,有人成功有人失敗。現在日本持有住宅資產且具有租金收入的 “個體户” 高達320万人,是投資股市的散户的四分之一左右。
在日本,投資出租物業一直都是大有人在。日本是老齡化了,老人在死之前都會把自己的物件拿出來賣,不然死後要交繼承税,他們覺得花不來。
就連哈佛畢業的華爾街精英,他們投資額度幾千万到十億日元的住宅用來出租。因此出租物業這門生意真的最能賺錢,只要你潛心鑽研,在垃圾堆裏,也許會發現珍珠 ; 在深林深處,也許會發現稀世寳藏。
對於銀行而言,零利率時代加上大企業手頭現金過剩,低融資利率的確是一門生金蛋好門路。
富人用腦袋,窮人看口袋。
這種個人住宅投資領域,出租生意門路博大精深,可引用在全世界合適的國家中,將之發揚光大。就像香港這塊寳地,說是房地產回報有3-4厘,可是,用用你的富人的腦袋可變出10厘,甚至更高更高……
又一層
退休之道是找出生金蛋的雞來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